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,加快推進涉外領域立法,圍繞反制裁、反干涉、反制長臂管轄等,充實應對挑戰(zhàn)、防范風險的法律“工具箱”。
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深入,我國與世界各國聯(lián)系互動越來越密切,涉外事務領域不斷拓寬。這對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
去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,要堅持統(tǒng)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,并要求強化法治思維,運用法治方式,有效應對挑戰(zhàn)、防范風險,綜合利用立法、執(zhí)法、司法等手段開展斗爭,堅決維護國家主權、尊嚴和核心利益。
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莫紀宏看來,加強涉外領域立法正當其時,其重點就是運用法治手段有效維護涉外中國機構、企業(yè)、公民的合法權益。
莫紀宏說,法律調整的是具體的社會關系。只要關系構成的主體、客體等任何一方面包含涉外因素,就可能不完全受本國法律的約束,而受外國法、國際法的影響。國內法、外國法、國際法三者的銜接不夠緊密,就會使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(jié)。
“一些領域可能無法可依或法規(guī)層級較低,一些領域法律法規(guī)比較籠統(tǒng)、針對性不強等,這就要求抓緊制定急需的涉外法律法規(guī),及時修訂和廢止不適應形勢發(fā)展的法律法規(guī),為高水平對外開放保駕護航?!蹦o宏告訴記者,涉外法治的立足點仍是國內法治,只是在其體系框架內將涉外因素單獨歸類。
據(jù)介紹,涉外法治工作包括如何在遵循國與國之間平等原則的基礎上,采取雙邊或多邊的協(xié)議和措施,解決國與國之間的事務。主權國家的海外機構、企業(yè)、公民也存在遵守國際法準則、有序參與國際交往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問題。
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(huán)境中,運用法治方式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、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課題更加突出擺在我們面前?!耙郧爸v國內的涉外領域,通常是指經貿和外事。但現(xiàn)實中,個別國家經常以國家安全名義對別國企業(yè)進行打壓,僅靠經濟方面的法律是不好應對的?!蹦o宏說,面對新發(fā)展階段我國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要求,需要將涉外領域法治工作進一步拓展到國家安全、文化、社會等多個方面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研究經濟法和國際經濟法多年,她坦言,有的國家用國內法就能單方面制裁中國企業(yè),我們需要法律上的有效應對。以長臂管轄為例,有的國家法院在一些情況下對住所不在當?shù)氐谋桓嫘惺构茌牂?#xff0c;在國際范圍對他國企業(yè)或經商者進行管轄,尤其是通過長臂管轄將我國高科技企業(yè)等加入出口管制“實體清單”,限制其發(fā)展。
楊松認為,我國涉外領域立法要兩條腿走路。一方面要著眼建立系統(tǒng)、完備的涉外法律體系,避免以后的修修補補;另一方面要針對當下最迫切的需求,盡快出臺反制裁、反干涉、反制長臂管轄的涉外法律。
“我們在立法時就應該充分考慮法律的域外適用問題,賦予一些領域國內法域外效力。比如即將修改的反壟斷法等,以及一些關系國家重點領域的法律,都要考慮完善域外適用的相關內容。”楊松說,相關的法學研究也要跟上,比如對于行政機關的域外執(zhí)法權限問題、司法機關的涉外司法管轄問題等,盡快拿出匹配國家涉外法治建設的成果。
莫紀宏也表示,涉外領域立法是打通國內國際的法治橋梁,是中國引進來、走出去過程中法治實踐的必然產物。面對一些國家的長臂管轄,必須運用法律武器堅決予以反擊?!霸诜ㄖ慰蚣芟?#xff0c;外國反制中國,中國也可以對等反制,這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挑戰(zhàn)、防范風險的具體體現(xiàn)?!?/p>
國內多地正在研究探索支持企業(yè)“走出去”法律服務的路徑。全國人大代表,江蘇省律師協(xié)會副會長、國浩律師(南京)事務所管理合伙人車捷介紹,江蘇已在15個國家建立了16家海外法律服務中心,就該省企業(yè)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重點國家開展招商引資、對外投資與貿易過程中遇到的有關法律問題、防范法律風險和建立相關維權機制等方面,提供法律服務和智庫保障。他建議從國家層面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,以便在不同國家整合力量、提供優(yōu)質服務。
培養(yǎng)一批高素質涉外法律服務人才,對于推進涉外法治建設至關重要。全國政協(xié)委員,中華全國律師協(xié)會副會長、吉林功承律師事務所主任遲日大建議,除了在聯(lián)合國、國際法院等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加強涉外法治人才配備和培養(yǎng),還應注重向國際商會、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(xié)會等專家機構、評審機構、爭端解決機構更多地輸送我國優(yōu)秀涉外法治人才。